平泉文化遺產正式登錄名稱是平泉,象徵著佛教淨土的廟宇、園林與考古遺址,是日本岩手縣平泉町存在的一系列寺院的總稱,包括毛越寺、中尊寺、觀自在王院跡、無量光院跡、金雞山。
11世紀末,奧州藤原氏將館邸由岩手縣南方的江刺移至平泉,最初移至此地時在山頂上建造了一座塔,即是中尊寺的來源;'中尊寺'是這趟旅程的重要景點之一,貼滿金鉑的金色堂被列入世界遺產之一,行前看過金光閃閃的照片,也讓人對它非常期待。而後來歷代主代陸續建造了毛越寺與無量光院等設施,完成平泉的政治中樞部。
搭乘JR到平泉站,中尊寺距離車站約三十分鐘程,沿途會經過毛越寺及平泉遺產中心;到站後我們把笨重的行李寄放在車站,到旅遊中心要索取地圖,沒想到服務員知道我們從臺灣來便開始講起了中文,聽起來是中國大陸的口音。熱心的她拿出許多關於平泉一帶的介紹文件、參觀地點及拍照景點,建議我們可以搭巴士或慢慢散步過去到毛越寺、中尊寺,回程則可以到走對向道路拍攝金雞山及參訪無量光院跡;因為是中午的關係,還推薦附近一家便宜的飯糰店,可惜當日公修休,無緣品嚐。
道謝之後我們就出發,順著路線前往毛越寺,這天如日本氣象廳預報的,下著小雨,原本就不太溫暖的天氣感覺更冷,撐著小傘身體還是多少濕了些,到達毛越寺後換上寺院提供的貼心大傘,才體會到大傘好用的地方;毛越寺的庭園景觀也被列入特別史跡,有全國唯一留下的遣水(遣水是為了將河水引入庭院的池子之中所造築而成的導水路)遺跡,其中的建築與大自然環境融為一體,是毛越寺珍貴的地方。
順著路線到位於金雞山的平泉遺產中心,又冷又濕的這天,能夠有個室內的場地喘息是幸運的。裡面展示了平泉遺跡的歷史背景及文物,除了靜態的文字圖畫,也有小短片可以欣賞,有時間的話或許可以多停留一會;倒是大部份的描述都是日文,雖然有中英文解說也只理解半套,如果能夠先做好功課再來,看到這些遺跡應該更有感觸吧。
稍微歇腳後又得面對室外的濕寒,正當我們離開展示室準備出發時,落地窗外的場景讓我以為自己做了場夢...
不過半小時的光景,所有的景物批上了白衣,雖然預期這段旅程能夠見到雪,但沒想到會以這樣讓人意外的方式出現,這是第一次,漫步在飄雪中;少了達到飽和的小水滴打在身上,降到零下之後,其實比在雨中還要舒服;太興奮了,一路上手指動不停,拍下雪中留下的痕跡。
毛越寺跟中尊寺都是俳聖松尾芭蕉曾經到訪的地點,即使不懂日本歷史,一路上頻繁地看到芭蕉與奧之細道也多少能記著。路上經過了許多建築,但大雪中實在無法分辨,神社前的流水也結成了冰,參拜過後繼續往金色堂前進。
最後終於到達中尊寺與金色堂,參拜費與讚衡藏並計八百元;金色堂外又搭建了一層保護似的建築,即使如此建築上的各種雕飾還是很精采,堂內禁止攝影,但網站中金閃閃的照片就非常吸引人了
也許是天氣的關係,即使留了四個小時在平泉,還是有點匆促,要趕上公車與JR,也沒有時間漫步回車站,錯過了旅遊中心小姐介紹的拍照點;雖然有點遺憾,但在平泉遇見白色世界,也算是另一種體驗吧。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